在这篇文章里,您将了解到关于食品的一次包装材料的基本信息和相关技术发展。
食品类一次包装所采用的材料、这些材料的制备技术,以及这些材料在包装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设备和技术,一直在变化之中。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包材成本、包装加工过程成本和包装效果的平衡。
在历史上,我们中国的社会民生和人口、经济已经有了当时条件下相当程度的成熟度。虽然没有现代工业材料和工业设备,衣食住行等和生活相关的各方面都出现了专业分工。只不过偏向于对自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技术进行充分利用,相关的用法和特色,有些现在还保留着,有些则逐步被替代。
比如包粽子用的芦苇叶,我们现在仍是采用同样的材料和做法,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并喜欢上这种自然的味道。而且、易用性和材料的获取、加工成本也完全满足使用要求。类似的一次包装材料,还有荷叶和竹筒。其他的地方性用法还可能用到椰壳、竹叶、葫芦、芭蕉叶等自然材料。
其次,造纸术作为我国的重大发明,不只是推动了知识的传播,用在包装方面也是廉价且高效的手工包装材料。常见的用法有药店包装中包药材、零食店包茶叶、点心、挂面等。和自然材料相比,纸变得更为易得,不用考虑季节和贮藏因素,大小尺寸容易控制而且质量稳定,在通过手工批量生产后,价格降低很快成为主流,而且还可以加上贴纸进行品牌维护和广告推广。纸包装一直到现代仍在广泛应用。比如药品这样贵重轻小、又对文字印刷要求高的产品,通过专用的纸和专用的折纸盒机器,可以进行无菌化操作完成包装所需要的各个环节。当然,药片、粉的一次包装更多采用更高技术的化合物胶囊、铝塑泡罩类型。
类似的,包装高级糖果的铝箔纸,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为了避免不良宣传导向的嫌疑,香烟的包装在此略过不提。
除了纸之外,我国是个陶瓷大国。如下面所示的传统酒坛,和起源于宋代的“梅瓶”,就具有口部相对较小便于密封的特征。更小一点的陶瓷器,还可能用于包装酱油、油、醋、豆腐乳等产品。只是因为生产力水平难以提高的原因,在器型和尺寸优化的同时,使用过程中,一次包装器皿很可能也同时是重复使用的实用器。比如俗语中表示人内心酸楚嫉妒时用的形容“醋坛子打翻了”就说明了这一点。据说谢婉莹先生很早曾有一篇文章叫做《我们太太的客厅》,对于北京的一个家庭沙龙女主人有相当的讽刺,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林徽因先生认为映射自己,当时正好在山西考察古建筑,就买了一坛有名的山西老陈醋,带回北京后送给冰心女士,传为一段文坛佳话,惹得过路群众吃瓜多年。正好说明这种采用坛子进行包装的普遍性,虽然真正的醋坛子现在已经难以考据其具体的形制、特点和流传范围,仍然可以把这个当作俗语来借用。
此后技术继续进步,由于航海探险及军事专门化的需求,罐头包装成为新的主流发展方向。由于橡胶材料初期过于依赖天然橡胶,密封是个难题,因此镀锡铁皮(马口铁)焊接密封的罐头成为更加主流的应用形式。我们中国在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则由于金属冶炼、冷轧等工业技术的落后,反倒是玻璃瓶马口铁盖更为普及,也充分显示了技术的地域产业适应性。此时玻璃瓶还广泛配合橡胶塞用于医疗事业中打吊瓶的预配生理盐水,对于提高医药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如同玻璃罐头一样,啤酒作为饮料快速消费品也采用玻璃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一直到今天仍在广泛使用中。当然,啤酒因为受光照会加速氧化导致质量不稳定,除了采用尽可能大的标贴纸之外,一般通过在玻璃中掺混其他染色剂,得到深色的瓶子。这种方式得到的神色瓶子其实成本比较贵,因此玻璃瓶回收成为必然流程环节之一,通过清洗、加压测试后重复使用来降低使用成本。因此,喜欢喝啤酒的宅男多半都会有积攒一些啤酒瓶换啤酒喝的有趣经历,甚至有相应的数学题出现通过借和还空啤酒瓶来刚好用完兑换比例。汽水、可乐等则由于消费量的原因,在终端场合通常不让消费者积攒回收,而是当场喝完,不喝完也不许带走瓶子和剩下的半瓶。主要原因就在于汽水瓶本身从技术含量和材料用量方面成本低,同时消费量也少且各家瓶型不兼容,如果不做控制混瓶后在洗瓶和二次使用阶段无法有效区分。
然后就是PET吹瓶技术的普及,把瓶子作为容器本身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时瓶子的壁厚、重量等大大减轻也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死重和体积浪费,更加便于携带一下子就变得快速普及起来。
利乐发明的中间含有铝箔的6层纸包装材料和配套的包装机,在乳业包装方面异军突起,其密封性能,及便于加工的特性对于本身无菌不再变化的食品有着天然的优势。其比较软不耐压也成为相应的劣势,因此其宣传口号为“Protect What’s Good”,其中所谓的好产品What’s good就是指不会有自生变化的产品。虽然利乐纸通过电流感应加热加压自动粘合的发明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但其国际化之后的发展速度异常惊人,在工业行业里可谓是相对底蕴较低快速冲入财富500强的典范。
铝罐的发明则对工业行业的技术基础要求非常高,首先3系高拉伸率铝合金就是个极大的挑战。这种两片式制罐工艺比起早期罐头的3片式马口铁焊接法生产效率就高很多,整体的重量也大为减小。据说来源于美国航天行业的灵感:火箭液态储罐对于强度和重量的变态要求推动材料越来越薄,不再追求其空罐时的刚度,而是在充入有一定压力(大于大气压)后,依赖均匀的张力和巧妙的设计使其产生更大的刚性。由于成本等因素,很快在可乐饮料和啤酒行业成为发展的主流。
当然,在各个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组合也成为常态。比如PET吹塑和具有易拉环的盖子组合形式,或者注塑和多层纸的组合形式,或者局部软袋在包装灌装过程中增加一个充气的支撑段的作法,或者是特意设计成适合人的手握持和口部的异形瓶或者异形袋,都可以产生好的包装效果。
这次就讲到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