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备维护系列介绍(8)

工业设备维护的主要方式(第三部分)- 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4)
 

这一节我们介绍有效实施预防性维护方案所必需的最后一个要素。

4. 工作日程安排(Scheduling)

         工作日程安排的最重要原则包括3个因素:

  • 选择一个对生产最合适的时间;
  • 预防性维护所需的零件及物料到齐就绪;
  • 维护工作整体负荷相对均衡。

         制定一份合理且操作性强的排程,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确定具体工作内容的优先顺序(Prioritization)。很好理解,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就完成。那么,先做那台机器,先做什么工作,就变得很重要,因为这影响到维护方案最终实施的效果和效率。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客户(生产部门)对维护工作的满意度。

         很多企业采用的优先原则是“先进先出(First in / First out)”。但是,如果没有明确”先进“的规则,很容易出现一个现象:轻松容易的工作每次都会被排到最前面执行。复杂的或强度大的工作会被排在后面。如果一次停产检修的时间比较紧,那么这些”脏活累活“很可能完不成或者直接被推迟到下一次。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其结果是维护效果大打折扣,生产部门的认可度也不会很高。

         如何有效建立每次维护的工作内容的优先顺序呢?

         给大家介绍一个广泛使用的公式:

任务优先指数 = 需求紧急度 x 需求者等级 x 设备重要度

         根据该公式的使用经验,各项指标的值推荐从1到4。且根据大多数人的习惯,1的优先等级最高。

需求紧急度的数值定义参考如下:

1:紧急情况;设备安全风险,如果不立即修复,会给设备造成更严重的损坏或人员伤害;上一次维护工作中客户不满意且需要改进的内容;

2:设备故障停机;

3:日常维护和一般预防性维护;

4:让人感觉更加舒适的,或者为了环境美观清洁的工作。

需求者等级的数值定义参考如下:

1:组织最高管理层;

2:生产线上直接涉及企业产出的部门或团队;

3:中间管理层;研发部门;经常性客户;

4:其它所有人员。

设备重要度的数值定义参考如下:

1:影响区域较大的设备或安全设施;

2:无替代的关键设备;

3:严重影响生产效率或生产士气的设备;

4:使用率低或者不直接影响生产效率的设备。

通过给上述3项指标赋值,最终的任务优先指数的变动范围为 1(1x1x1)到64(4x4x4)。指数值最小的任务其优先顺序越高。当若干项任务的优先指数相同时,则考虑人员及物料是否就绪、人员工作负荷是否均衡等其它因素。

实施“任务优先指数“这一规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 对每台设备设置“设备重要度“时,需要生产和维护在正式的会议上共同确认,以保证最大程度的权威性;
  • “需求者等级“和”需求紧急度“也采用类似的正式会议加以确认,以保证严肃性和权威性;
  • 确认“任务优先指数“是一个周期性的工作,可以是每天、每周或者每个月等。为了保证某些开始阶段优先等级较低的任务不会被忽视,每次确认“任务优先指数“时,建议将上一个周期里等级低且未执行的任务的等级进行提升。其目的是经过若干个周期,之前低等级的任务也会慢慢变成高等级的任务,从而得到执行,不会被忽视或遗忘。
  • 从1到4的值必须覆盖对应指标所包括的所有对象。但包含的对象数量不是各25%均分。根据帕累托(Pareto) 理论,建议对应数量如下:

赋值为1的对象占总数的10%

赋值为2的对象占总数的20%

赋值为3的对象占总数的30%

赋值为4的对象占总数的40%

         通过上述比例划分所有对象后,那么任务的优先顺序和优先数量会是均衡的。

         如果因为特殊原因,需要把某个优先级低的临时调高,那么同时也必须相对应的把某个优先等级高的临时调低。毕竟,“任务优先指数“这一规则的根本目的是确保任务按照恰当的顺序得以完成,且优先级高的任务总是少数。

         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的介绍到这儿就全部结束了。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