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备维护的主要方式(第三部分)- 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1)
这一节我们要介绍的是工业设备维护的第三种方式:
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
预防性维护作为一种最具系统组织性的方式,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它的基本目标是最大程度降低或消除故障性停机修复和纠正性维护。
它的基本特征是定期对生产设备或系统进行评估,以便发现任何潜在问题或风险,并立即部署维护方案,从而避免设备运行状态出现不良趋势。
这种维护方式主要的价值有两点,第一是有效降低设备故障修复及维护成本;第二是大幅改善设备可靠性。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预防性维护方式自身的实施成本也是不可忽略的。在一个企业里,只有对预防性维护方案的成本与前述两项价值收益进行对比,才能决定及控制此维护方式的实施范围与程度。进行比较的指标主要有两个:
指标1 = (预防性维护方案的各项资源总成本) / (整个设备系统的修复维护成本降低总额+设备性能改善可量化价值金额)
这项指标衡量的主要是“投入/产出”比。该指标越接近100%,则预防性维护方式的吸引力越低。
指标2 =(维持或提高设备使用率的预防性维护积累成本) / (故障性修复成本+纠正性维护成本)
这项指标是用来指导预防性维护方案实施的对象(实施范围)和频次(程度)。首先,在一条生产线里,根据设备功能,确定哪些机台是关键设备,哪些不是。毫无疑问,关键设备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其次,根据设备的使用率,制定相应机台的预防性维护方案。不是所有的设备都必须进行预防性维护。例如,对一些电机或传动件进行定期预防性巡检的积累成本,很容易超过此类部件发生故障进行更换的成本。事实上,很多企业已经放弃对电机,传动齿轮,链条等传动件进行预防性巡检,而改为发生故障即时更换。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带来设备维护成本有效降低的满意结果。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方式必须有相配套的备件策略。
那么,一个全面的预防性维护系统或方案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呢?
目前在很多企业里, 预防性维护行为主要体现为定期润滑,设备调整,以及一些时间驱动(time-driven)的任务(主要来自于设备制造商手册里要求的3000H, 6000H 等时间点触发的维护任务)。但是,就一个全面的预防性维护系统或方案而言,这些是不够的。
以覆盖整个企业生产设备系统为目标,一个全面的预防性维护系统或方案主要是下述不同维护方式及行为的有效组合:针对关键设备的预见性维护(Predictive maintenance,后续将介绍)、时间驱动(time-driven)的任务、以及针对非关键设备的纠正性维护。
那么,如何有效实施这个全面的预防性维护系统或方案呢?
我们将在下一次更新里做详细介绍。
这次就讲到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