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参观感想

走进缤纷多彩的机器人世界,深入了解机器人的行业应用

       2019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的亦创国际展览中心展出,实在是距离我住的地方太近了——步行大概10~15分钟的样子,正好目前的工作及工作计划中,和机器人的部分构型、控制及应用有交集,那么肯定要去看看了。9月20日开展第一天,和陈总一起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番,报告一下大概印象。

       首先说整体印象吧:

       主要是国内展商参展,国外相关行业主流和新锐厂商参展相对较少。比如关节轴机器人的传统四大厂商只有部分参展,且展台面积小,展品也较少。但事实上行业主流并没有变化,比如亚德客气动站台上一个大尺寸的关键轴机器人,大转臂上贴着大大的浅色底大黑字“Airtac”的Logo,粗粗一看,觉得亚德客会有成熟度这么高的大型机器人真是厉害,仔细看大转臂上端就有铸造的原厂Logo,只是因为同样的红色漆面,凹凸感的字不够显眼。

       以机器人制造商和应用商为主,配套行业展商相对较少。主要体现在上游展商比如减速器、电机、驱控单元等,下游的专用机械手、配套工具也比较少。

       仿人性的机器人应用较多,这是看起来最有机器人感觉的,但目前展出的作品运动控制和服务能力都偏弱,主要是人形机器人跑来跑去,用作送餐、送快递等,运动机构主要为差动+自由轮结构。某个厂商为了展出效果,采用一个演员穿着机器人服装道具的方式和观众互动,引来一片赞叹:协调性可真好啊!

       一些低端的机器人把教育、娱乐作为特色。走“虽然技术水平不高,但是有客户需求,可以赚钱就好”的路子。本质是上因为中国人口众多,从普通爱好者、到初级从业者之间,有大量的人口参与进来,能够提供一个不错的变现市场。但机器人运动精度、可靠性都不够好,控制部分基本上基于对于开源项目的改编。好比一些小众的艺术专业,其就业不是通过艺术创造和表演、演出等创造价值,和其他的细分行业竞争,而是通过培训下一代参加相关考试作为主要就业渠道。

       当然,也有很多积极的变化和项目展出,主要有:

       应用的多样化,比如医疗作为一个方向,开始用精巧的复杂操作来代替人手,其中有两家手术机器人。整体看国外的产品成熟度更高一些,几个机械臂在同一个机身上布置。北京本地一家公司的产品则是几个机械臂从几个不同的机身上布置,从整体的刚性、空间位置的精度方面有着先天的劣势,需要更多的调试。

       通用运动平台产品开始广泛推广,主要用作巡线、防爆、灭火等环境苛刻的场景。

       人工智能翻译采用字幕达到基本同声传译水平,腾讯的“腾讯翻译官”的确可以达到85%~90%中等水平口译员的能力。虽然对于不常用的缩写、古语、方言以及新出现的“网络流行语”翻译惨不忍睹,但如果以汉语普通话,或者比较标准的美式、英式发音,翻译的准确率相当高,基本上可以达到93~95%的水平——一句30个字词左右的长句子,基本上出错的只有一个词,对于具备背景知识的情况,不影响理解。同时,讯飞、微软等也都有类似的产品。

       水面、水下机器人作为特殊应用,有多家公司提供了方案和简单任务的展示。

       多轴联动的关键轴型机器人末端装上电主轴用作高柔性的加工中心,也得到了展示。可惜的是目前的关键轴机器人控制系统仍采用D-H转化,向量代数相关算法和控制系统尚未得到应用。

       激光雷达作为机器视觉的核心,有多家公司展出了产品和方案,其中两家有无人驾驶产品,其他则主要用作室内低速场景。从参数指标看,和国际一流产品还有差距,但也可以丰富产品选择范围,降低行业成本。

       京东作为北京本地公司,在多个站台分别展示了物流车,自动化仓库和送货无人机等多种方案。不过无人机产品受限于低空通行的管理及技术,目前成熟度比较低;无人物流车属于新技术方案,尚未正式商业使用,其安全管理也缺乏相关制度和规范,自动化仓库则是成熟技术的运用。

             整体而言,机器人在重复性动作和危险有害环境中工作中代替人的确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需求也更迫切。最近的4年,中国也一直是工业机器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同时,机器人的一些相关应用领域也得到了专业投资机构的青睐,使得一些不成熟的产品获得过量的曝光度。简单说,就是机会和风险并存,其中的细分行业中集中力量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放,应该是大有作为。

益企修@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